微信公众号收费畅想:会员制或是盈利点
周五有消息传出,微信在酝酿开放收费的公众号。如果消息属实,这可能是微信商业化的康庄大道.
微信出炉后借助QQ的资源,用户群迅速膨胀,成为挖掘和延伸客户资源产业链的成功典范,也是腾讯公司一次难得叫好又叫座的创新。成功赢得用户市场之后,微信的商业化话题就无时无刻围绕着腾讯,如果微信公众号收费,是否会效仿阿里巴巴?马云是这样干的:淘宝卖家不收费、淘宝买家也不用交费(当然,后来淘宝卖家也要交诚信押金等等,一度激起众多卖家抵制),淘宝培育出了庞大交易市场、庞大客户资源后,推出专为品牌商服务的平台天猫,品牌卖家入驻天猫是要交费的,一时间各种旗舰店云集天猫,由于天猫是直接令阿里巴巴盈利的,所以消费者还有消费积分。
不管是不是走马云的路,微信的运营前景逐渐明朗。微信不收费,但用于商业、宣传用途的公众号可以交费来获取服务,这是各取所需的互联网市场。如果微信真的开放收费公众号,不知道是否受陈坤的启发?
陈坤在微信推出的个人主页实行会员付费制,会员可以查看陈坤的书籍、私房照等。据说,这是第一个收费微信账号的明星,价格是18元包月、168元包年。也许,微信是粉丝经济的最终落脚点,那些在微博上有着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粉丝的明星——“大V”,主要的获利渠道是转发微博,这在网络控制的国度又有被连坐的风险。相比之下,微信上直接商业化的明星,却可以避开职业风险、获得高收益。
有网友这样测算过:假使陈坤在微信上能获得100万粉丝,其中有10%的粉丝买了会员服务,则陈坤在微信平台有望获得1680万的年收入(年费为168元)。甚至有网络传言,陈坤的微信会员平台推出第一天,即收了会员费700万元(声明此句纯属转载,请勿转发500次)。
针对这种商业模式,微信方面表示还没参与分成。微信方面说,目前明星会员制模式还属于试运营期,因此现阶段免费提供服务给第三方运营者,暂不涉及任何分成;想要获得支付接口合作的明星账号必须有合法合规的公司来运营,目前只针对合法企业进行开放,而不针对个人。
微信留下的口风很明显,公司、团队运作的会员制微信公众号,是将来微信想设计的一大盈利点。从这个角度说,微信及其团队是成功的。
相比之下,从运营的角度说,新浪微博相当“杯具”。新浪一开始就把微博作为“未来”来经营,成立单独的团队、单独的域名,筹备分拆上市。微博确实一领互联网风骚,但到现在,新浪微博仍无法上市。在行业早就做到第一名,并成为行业中无可比拟的巨无霸,最终结果是无法盈利也无法上市取回成本或抵消持续投入,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有点难堪。新浪微博在内容上做到了NO.1,缺乏客户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或者说缺乏对客户服务的进一步提升,最终受到微信的部分威胁。新浪微博的UGC(用户生产内容)依然是最庞大,远超微信,但微信的全面赶超已经开始。新浪,在微博上依然败在缺乏清晰商业模式的问题上。当微博的经营压力成为新浪不可承受之重,这个新业务还是新浪的骄傲吗?无疑,微信正是腾讯的骄傲。
来源:微媒体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