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应用是移动互联网的“Mr Key”?
轻应用自身具备的特性和与App市场的契合度,取代传统App应用市场将是大势所趋。
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以App为代表的主战场,开始了“贴身肉搏”。具备相当体量的公司已经在App领域内搭建出各自的竞争平台,其格局已初具雏形。
在这种格局下,App应用的体验模式就成为企业在这一领域内克敌制胜的“法宝”。传统App虽然依靠用户保有量大、起步时间早等优势,成为现今App应用 体验的主要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轻应用(Web App)的兴起,传统App存在的依赖流量、需下载客户端、占用系统内存等诸多弊端,对于Android系统移动终端,已经使其不再适应趋势的发展。
轻应用概念在提出之时,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形态介于网页和客户端之间,具有网页灵活性和客户端业务功能的双重特点。移动互联网对比传统互联网的优势在 于为用户提供更明确的身份标识以推送精准服务和更多身份识别业务;同时,互联网与个人通信的结合更紧密,使得社交场合从PC到手机,社交时间从集中化到碎 片化。
在体现方式上,轻应用比传统客户端更加灵活,以UC和点心桌面为例:UC近日发布UC+战略,即将插件、应用、书签等应用功能融合至UC浏览器上,形成针 对Web App的分发和使用体系,达到端内使用体验目的;而点心桌面则作为一种移动终端的桌面系统,集合了上千种轻应用,形成系统级的分发和使用体验,用户在安装 点心桌面后无需流量下载安装,即可使用各种具备客户端体验感的应用。
轻应用的核心结构是以某一受众广泛或基础应用性较高的App应用作为载体,将多种App应用集合于其中,使之成为一个包涵了多种App应用的超级App, 从而进一步提升这种超级App的产品使用性和品牌美誉度。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轻应用的体现形式也更加灵活多变。日前百度推出的百度轻应用(Light App)为轻应用发展展示出不同的体现形式。
目前App市场已被划分为两大阵营:一种是高使用频度和下载量高的超级App,如微博、微信、QQ和手游等;另一种则是具有良好用户体验感,但却不具备知 名度的小型App。虽然具备相同的销售市场和存储环境,但应用平台的机制却决定大部分资源和流量只能流向“前端”,即前边提到的第一个阵营。那些成为“摇 钱树”的超级App,占有的市场优势将愈加明显;而占App应用市场2/3的小型App则成为了“僵尸应用”的主要构成部分,对App市场的正常、良性循 环产生了巨大影响。
伴随着传统App黄金窗口期的逝去,在这一领域,已没有过多的机遇留给后来者了。这样,小型App应用便遇到了分发瓶颈,虽然可能拥有很好的用户体验感或大量的用户群体,但受制于渠道、营销成本较高和知名度的不足等因素,盈利很难形成规模化。
百度轻应用正是在“长尾理论”的指导下,以搜索作为平台,虽然仍以C端作为服务核心,但在App构建上更倾斜于小型App,免费承载小型App并主动推送 以解决其分发问题。这样就整合了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从而和主流产品展开竞争,甚至超越主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百度轻应用这种运作 模式,展示了轻应用不同的发展方向。
原文转自:商业价值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