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移动社交的最后一块净土:“爱讯”以通讯录为基础,玩转熟人间的暗恋游戏
移动社交应用早就被玩坏了,从完全的陌生交友陌陌(虽然也在逐渐去陌陌化)、基于朋友的朋友二度人脉关系的某某、再到各种个性化匹配的豆浆油条,以及基于各种移动社交关系链的微信、微博、来往、易信等等。在他们面前,移动社交还有机会吗?“爱讯”终于把手伸向了最后的一块净土,做完全基于通讯录的熟人社交。
“爱讯”(iOS、Android) 是一款完全基于通讯录的熟人社交应用。创始人高凌翔表示,比起单纯的陌生人交友,基于通讯录的好友间的社交,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相互熟识,能够避免陌 生人交友最常见的酒托、饭托等情况,甚至可以有效避免 PS 神技,见光死等交友常见病。“爱讯”的定位也是基于同学、同事、朋友等熟人间的“暗恋配对神器”,用高凌翔的话说,就是“杀熟”……
虽然是基于熟人的社交(其实熟人也没啥好社交的,因为大家都很熟嘛),但主打的仍然是“暗恋表白功能”。通过 “爱讯”可以直接选择通讯录中的暗恋对象,也可以手动输入暗恋对象的名字和电话,提交之后对方就会收到一条短信,“XXXX,有人暗恋你,想知道是谁 吗?”,通过点击链接进入到“爱讯”的下载页面,引导用户下载注册。虽然经常会被认为是垃圾短信,甚至被屏蔽掉,但无缘无故收到一条暗恋的消息,还是勾起 了不少女生的好奇心。
被暗恋的用户在注册“爱讯”之前,会被要求提交一个暗恋对象,如果恰好她也喜欢你,则直接配对成功,如果不喜欢你,则会发一条信息到她暗恋的那个人 手机上。完成注册之后,就可以开始向暗恋她的人索要提示,暗恋的人可以给出一些线索,如你昨天穿的什么衣服,我们在电梯里面见过之类的,一步一步向真相靠 拢。在对方猜中之前,整个过程完全匿名,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根据后台的反馈,一般来说无论是女神还是女屌丝,都非常享受被暗恋,以及猜测暗恋对象的过 程,虽然有时候结果比较悲催,但这也是暗恋的精髓之所在。
据创始人高凌翔透露的数据,通过短信进入应用下载的比例大约在 10%,目前“爱讯”有不到 20 万的激活用户,其中女性用户大约占三分之一,配对成功率大于 10%,人均提交的暗恋对象在 6 个左右,活跃用户人均日开启五次,分享比例(分享次数 / 日活跃)达到 10%。这对一个上线仅两个多月的移动社交应用来说,还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我们之前同样介绍完全基于通讯录的社交产品“MOMO”,不过和“爱讯”的暗恋表白机制相比起来,MOMO 更像是 iMessage 这样的即时通讯软件,着重的是工具的属性,而非社交属性。而另一款基于通讯录的社交产品“葡萄社交助手”则是将微博、人人等社交网络和通讯录做整合,不过遗憾的是最近宣布转型,重新做了“通讯录+”,定位为做盘活手机通讯录的、增强型的通讯录应用,和“爱讯”杀熟的玩法还是不大一样。
在我看来,熟人和社交根本就是一对伪命题,MOMO 和葡萄社交助手虽然是基于通讯录,但最后的一个落脚点在 IM 工具,一个落脚点在微博、人人等社交网络。虽然“爱讯”也是走的基于通讯录的路线,但通过匿名暗恋表白的模式,将熟人陌生人化,从而带来类似陌生人交友的 快感。在移动社交被玩坏的情况下,“爱讯”的杀熟玩法会成为熟人社交的突破口么?
转自:36氪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