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Facebook,中国的社交图谱搜索在哪里?
自facebook推出社交图谱搜索,国内也开始模仿,新浪微博即开始悄然试水。只是社交图谱搜索前景看起来非常诱人,难点仍在技术提升,目前通用搜索一般不掌握社交网络中的数据,而社交网络不掌握太尖端的搜索技术。
社交图谱搜索是Facebook推出的社交搜索引擎,与传统搜索不同的是,这是一种与搜索者密切相关的搜索,是基于社交关系,地理位置,爱好兴趣等要素所展开的个性化搜索。某种程度上,社交图谱搜索能获得比综合搜索更好,更令人兴奋的结果。如果说未来的搜索是即问即答方式,那社交图谱搜索就是迈往这个方向的第一步。
存在的问题是,社交图谱搜索在技术上实现的难度非常大,要对社交网络中成千上万亿对社交关系进行匹配和索引,要满足不同的变量和条件限定,要实现精准化等。事实上,社交图谱搜索同Html5技术一样,谁都明白这是好东西,但现阶段谁也没能力将其做得很好,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就连率先推出该产品的Facebook,也无法做到一个相对令人满意的用户体验,仍要借助bing来弥补不足。
如果能给社交图谱制定一套搜索语言,倒确实能为开发者省去很多麻烦,但这在用户体验上显然是不利的,实现的可能性不大。社交图谱对自然语言、语义、关系、兴趣、地点的自动识别和精确匹配,是个浩如烟海的工程,不如先从眼下做起为好,即一点点来。例如,把微博好友中对某一件事的具体评价集合起来,是不难的,但对于用户而言,价值却很大。
如果过几天我想去三亚旅游,或者想看一部电影和一本书,需要提前做什么呢?传统的办法是上旅游网站看评价,订酒店,订机票,上大众点评找饭店,上豆瓣看影评,看书评等。你会从这些网站上得到一类评价,并最终决定你的消费意向和消费行为。这些信息,对消费者帮助很大,但还不太够,因为那些评价终究是来自陌生人,某种程度上由于消费水准和所处环境的差别,会使得那些评价失真。如果能有一种便捷的方式获取到社交网络好友的评价,对你的消费行为将会帮助更大。当然,这里面始终存在很多可选项,有些人习惯于社交圈子的好友推荐,有些人更习惯于陌生人推荐,关键是社交图谱搜索能否提供这许多的可选项。
最近新浪微博悄悄推出了几个与社交图谱搜索类似的新特性,并没有大肆声张,估计是由于产品还很初级,还没有太多好宣传的,于是不太好意思大张旗鼓。我想任何事情都有个从易到难的过程,有了总比没有好,何况这明显是很有前景的一个方向。
我测试了一下新浪微博推出的这些新特性,大致就是当你输入某个关键词时,可以选择看某一类人微博中对该关键词的提及,例如好友、名人堂中的一些账号。当然,该特性对于餐馆、旅游景点和电影等网民热点关注话题较为友好,还没有向生活服务和兴趣之类以外延伸,估计下一步将会引入电商商品关键热词。初步的测试,结果比较令人满意,虽然产品还比较初级,但提供的用户体验非常棒。
我在微博好友的数量为919人,其中一半为媒体和企业认证号,个人认证号占了另一半。有相当一部分人经常吃喝玩乐,到处游玩,他们对某事的体验,是可以直接影响到我的。
好友中有22个人在微博中提到了星巴克,有13个人提到了海底捞,而提到生煎馒头的账号有16个,其中7个是媒体认证号,9个是个人认证号。在这9个人中间,有7个人现居北京,2人居上海。自此可以研究一下了,住在北京这7个人,是因为什么喜欢吃生煎馒头的。他们是从小在上海长大,还是因为与该美味偶然的一次邂逅就爱上了。这9人里有3人提到了上海的“小杨生煎”非常好,据此可推断最起码这3人并不是老上海。
这只是测试中的一个例子,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里面有很多颇有趣味的东西。微博目前提供的这种类似社交图谱搜索的特性,仍是较为浅层的东西,却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社交网络用户数据的深层挖掘,意味着用户体验的进化和升级,也等于是给社交产品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如果站在未来的高度去看,这里面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例如,我住在中关村周边地带,当我想了解附近有哪家麻辣香锅值得去,搜索麻辣香锅时,微博可以从几个维度给我提供选择:1、基于好友关系。2、基于名人。3、基于广义地理位置如海淀区。4、基于精确地理位置如2公里范围内。5、基于用户年龄段。6、基于性别。7、基于常住和非常住人口推荐。8、基于商户推荐和个人推荐。9、基于提及和亲身体验。10、基于分享和查询。这些精确的条件,现阶段还满足不了,最多只能满足其中一两项,如果未来可以做到其中的大部分,社交图谱搜索的巨大价值将显现出来。
当你想去某地吃饭时,如苏州街的某个麻辣香锅店,可以不必再去找太多的口碑评价来看,通过社交图谱搜索即可形成心证,你甚至还可以通过体验提供者的性别和年龄推断出该餐厅的风格等具体细节。更进一步的是,了解附近与你有相同关切的人在哪里,通过对共同话题的兴趣而形成社交关系。细想下去,可能性太多了。
社交图谱搜索的未来前景非常诱人,难点在于技术的提升,目前通用搜索一般不掌握社交网络中的数据,而社交网络不掌握太尖端的搜索技术,这是个系统工程,无法靠自身力量来完成。
目前社交网络之外的通用搜索引擎,都已表示要做社会化搜索的项目,其中百度走得最快。而在社交网络中,新浪则是先行一步。新浪微博在该领域的尝试非常有益,对产品和用户体验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但如果能引入外力加强数据合作,这个过程应该还会缩短。社交网络未来的无限可能,只能在合作中产生。
(本文系作者@葛甲 via:钛媒体)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