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乘5”规则:你能管理多少人
几乎所有的团队都可以采取1个管理者管5个左右下属的搭配方式,这个方式称之为“乘5”规则。
几乎所有的班级里都是这样的结构:有一个班长管理整个班级;还有几个班委,分别管理班级某一方面的工作,比如学习、劳动、体育、文艺等等;此外,整个班级成员大约有几十人,往往被分成几个人一组,每个组的组员由组长负责,在许多时候统一行动。
为什么班级中会出现这样的结构呢?这显然是为了方便管理。如果把班级看成一个团队,把班干部看成管理者,那么一个团队管理者手下直接管理多少人合适呢?人们通过对各种团队的研究后发现,几乎所有的团队都可以采取1个管理者管5个左右下属的搭配方式,我们可以把这个方式称之为“乘5”规则。
比如,一个刚开始创业的小公司,往往只有五六个人,这时候的老板就管理这几个人,能够很有效率地带领团队去打拼。随着企业逐步做大,人员规模扩大到5乘5,即二三十人时,这个老板还能够直接管理这些人吗?恐怕很难。
他需要设立中层管理者,而他依然只管理5个左右的中层管理者,而每个中层管理者再向下管理5个左右的基层员工。这就形成了人们所熟知的管理金字塔。
当企业进一步扩大,人员规模达到了5乘5再乘5的时候,如何管理这100多人的队伍呢?显然,老板没有精力去管理25个中层干部,每个中层干部也没有精力管理25个基层员工。
此时,合理的选择是再建立一个管理层,如果老板作为一级管理者,那么他之下是5个左右的二级管理者,每个二级管理者再管理5个左右的三级管理者,每个三级管理者管理5个左右的基层员工。企业规模继续扩大,就继续应用“乘5”规则。
如果管理金字塔中不是“乘5”规则,而是”乘2″规则,整个团队会如何呢?那将会出现官多兵少的情况。大量的人坐在领导的位置上,每个人创造的管理价值很小,而基层员工累得要死,工资却很微薄,因为上面的各层管理者占有了过多的企业利润“蛋糕”。
如果管理金字塔中不是“乘5”规则,而是“乘10”规则,整个团队又该是什么情景呢?管理层要照顾到各个下属的工作,往往会疲于奔命,顾此失彼;而下属由于领导很少照顾到自己,容易产生懈怠和放松。即使管理层和被管理层都很敬业,依然会出现信息不能及时上传下达的问题,不利于事业的发展。
历史上也存在这个规则。太平天国起义之初,在天王洪秀全之下只设立了东西南北4个王和翼王,刚好5个下属,这几个王再向下管理其他将领。这种管理结构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初应该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可惜,到了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为了防备早期一起打天下的几个王,又设立了几百上千个王来分散权力。这一做法使他自己作为管理者根本无法照顾到每个下属,真正做事情的下属无法下情上达,不做事情的下属却在旁边帮倒忙。
不论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环顾社会我们会发现,一个成功的、成熟的团队往往在实践着“乘5”规则。
来源:比特网ChinaByte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