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方法论
一个产品的出现经历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上线和迭代更新。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推出好的产品,有人做用户调查,询问用户的需求,但用户说的需求不一定是真的需求。产品经理需要掌握一些方法,这里不是具体的方法,而是哲学上的方法,也就是方法论。结合我的工作思考,提出三个方法。
一.纷繁中建立持续
记得这是苹果的设计师乔纳森说的,百度了一下没有找到引证。整个产品从立项到上线有太多步骤,任何一个步骤的拖沓都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延期,团队锐气的丧失和出错的机会。产品经理要像乐队指挥一样,带起节奏,让整个乐队从开篇到结束都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感。诸位在工作中,有没体会过一个特别的感觉叫节奏感了,整个项目行云流水,设想的困难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解决。这里,懂技术的产品经理是有优势的,他们能更好的规划产品的步调,保证项目的一个平顺性。
二.如如无必要
不再增加,这是我从箴言“如无必要 勿增实体”改过来的。一群人在办公室谈论的时候,能规划出很多功能,也会从自己的角度论述这些功能的必要性。但一个功能是否可行,只有推向市场后才能检验。一个前辈曾经告诉过我,最可怕的是“想象”加上“联想”。做产品不妨从简单设计和功能开始,根据市场的反馈,逐步增加。建立规则和持续,看用户如何演化。比如twitter开始时并没有“@”符号,观察到用户使用“@”时,才对它做了系统层面的支持。一开始上一个大而全的产品是可怕的,不仅开发时间长,后期发现不对的话,也极难修正。
三.成本收益法则
这是很多产品经理忽视的。不仅对公司有成本收益的衡量,对消费者也有成本收益的衡量。对公司而言,可以有一些定量的方法,比如用户数和花费的成本。对消费者而言,他往往不会用纸笔会算,但他潜意识里面自会做一番衡量。只有一个产品对他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一个新功能对他的好处大于代价时,他才会用新的产品,新的功能。
有一个观点是人是懒惰的,这是微信等产品成功的原因,这是一种视角,还可以从另外一种视角看待这个问题。我三爷爷在农村呆了一辈子,当他第一次听说有洗衣机时(80年代),他狠狠说:“连衣服都用洗衣机洗,是不是以后吃饭都用机器吃了。” 我记得一本讲女权运动的说说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发明是女性走上工作岗位一大助力,以前女性需要花几个小时手洗衣服,现在可以交给洗衣设备。以前有种机器叫打字机,有种打字员的职位,打电脑打字出现后,打字排版效率大大提升。原来的打字员就可以坐在办公室喝咖啡了吗,他们得重新学习,不然可能下岗。
微信等产品成功,可以从人懒的角度出发,说话比打字简单,也可以从成本收益角度出发,达到同样的收益,微信的成本小过短信的成本,而且微信的易用性和设计也是额外的收益。题外话,这些本应使我们更懒的产品本没有是我们更“懒”,你工作时间减少了吗,节省下来的时间你休息了吗,不过成本收益更高的产品取代了成本收益更低的产品。
好的产品需要节奏感,需要打磨,需要比原来的产品设计更符合成本收益,这是我小小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由 @michael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