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微信的故事」为什么就火了?
今天才来得及写这篇文章,明显错过了时机,但是还要说说,很有趣的现象,每年这个时候都有这样的应用、游戏火起来,大多逻辑类似,难道你不希望也学习一下吗?
先说说这H5吧!
这是在1月10日火爆后,11日微信公开课发布官方版
厉害,第574位,自然不是我了,
这是我在一个微信群发现的截图,
也不知道是哪位大神。
我的都不好意思发了。
这个是我的,
相当于跑了26个马拉松,
这一点还是蛮开心的!
这个应用火起来,除了大家晒图之外,
就是那个谣言了。
官方辟谣
网警辟谣
这次谣言,意外躺枪的支付宝,
机智的反应赢得网友赞叹!
可见这两天大家欢乐的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也有人借此传播谣言冒充“聪明人”,官方这次辟谣也是用了非常多的资源。
为什么这个「我和微信的故事」如此火爆?
1、核心数据分析的力量:有用户、有数据,做几个逻辑,把第一次注册时间、第一个朋友、第一次朋友圈等等节点性内容总结,对于用户来讲是没时间、能力去做的,而微信不同。
这一点还有哪些平台在做呢?很多平台都曾经推出“时光轴”等产品,也都类似,但是限于用户数不够巨大,很难引发全民效应。之前倒是支付宝做过一个,统计大家在支付宝花了多少钱,那场面也很壮观。
可见数据挖掘与分析多重要,这些就是营销的创意线索。
2、撬动用户心理的兴奋点:做一个活动、一个创意,能不能打动用户,让用户主动参与进来,这一点很重要,恰好就是因为微信中好友关系的紧密,才引发了大家的跟风效应,“都在发都在玩,我也要测试一下”,甚至圈中的大咖因为自己是微信四位数的用户,会在群里发起“战书”,谁要超过他,他就会发红包,随之大家纷纷玩了起来。这便是兴奋点,从自嗨到群嗨,一发不可收拾!
3、冲突与迭代:有些好的创意看似不用什么矛盾点,也不用去制造什么话题,但是话题如果可以有矛盾点出来,会让这个事件本身再次发酵,从微信官方辟谣开始,就让这个H5应用更加火爆了,因为大家可以放心点击玩起来。
此点并非告诉大家要制造谣言,而是怎么用资源整合去辟谣。
这个H5火爆之后,很多人说原来“微信公开课”才是营销高手,它们是最终的赢家。可以说本身这是微信的胜利,2011年1月21日开始,有多少人在用微信,有多少人早上起来是先刷微信朋友圈再刷牙的?晚上又是多少人先刷牙再刷朋友圈,才可以入睡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已经是王者。
故事还在继续,我们都是这个时代赢家,也是输家。
赢的是,我们人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输的是,我们的时间已经被它占据了大部分。
你或心甘情愿,但又心有不甘。
你无法对抗,这是未来的一部分,不接受,就会落下,就如同一个H5的疯传,我们都不愿意错过。
比如说我,也甘愿要写篇文章来说一说。
#专栏作家#
魏家东,微信公众号:weijiadong201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畅销书《数字营销战役》、《借势》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大学EMBA授课导师,国家级营销师,省级作家协会会员,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曾任乐居生活CEO、微信海COO,写过多部文学作品,现专注于数字营销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