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用户体验:可用、易用到好用
“用户体验”从字面理解,即用户的感受,具体一点:用户与物(有生命的人或无生命的客体)交互过程中的感受,我们对用户体验做进一步抽象,用户体验=感受。感受是非常复杂的情感交错系统,情感很难精确捕捉,因为它受到了太多因素的干扰:目标用户类型、情境、用户当下的目标,但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对对其进行量化,正如前些日子看到的一句话:We can’t design user experience, but that we can design for UX。
那么我们该如何对用户体验进行量化呢?或者说我们基于用户体验目标该去做哪些努力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产品从0到1的要经历哪些阶段:
- 产品可用性维度:最底层也是最重要的衡量基准:产品需求是否合理,方向是否正确,如果需求不对,即产品可用性为0,那么设计的再酷炫也是无用的,更别提后面的易用或者好用了。
- 产品易用维度:信息架构是否合理,能否快速找到想要的东西,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思考(Don’t make me think);交互流程是否清晰,用户完成某项任务过程中是否有卡顿。在设计界面之间的跳转逻辑时是否遵循”情境大于逻辑原则“。
- 产品好用维度:一个友好,充满情感化的界面,会使你对产品充满好感。
产品核心基准——好的产品一定有用
以当下3个成功的移动端门户应用为例:
用户的痛点是有无好看且低阅读成本的新闻,基于这个目标我们看到了3家门户的一些共性。
有无好看新闻
什么样的新闻可以定义为好看呢?依据新闻的被点击率和被阅读时长两个量化指标来确定什么样的新闻是好看的,然后依据后台推荐算法对内容进行再排序,也就是图中的”推荐”/”头条”/”热点”频道。
低阅读成本
低阅读成本是我们基于平台特性考虑(需求),为了便于用户快速扫描出感兴趣新闻,降低用户的扫描成本,所以在具体到交互、UI方面也给予了一定的约束:
- 图片+大标题式列表陈列;
- 一屏一般不会超过四条新闻。
但如果你的产品定位还局限于有无新闻层面,那么你的产品就算后期交互、UI做的再炫酷,也终究逃脱不了失败的标签。
产品脱颖而出的基准——“易用”一定可以使你在同类产品种脱颖而出
以腾讯地图和百度地图为例:
用户目标:找一家附近银行去办一张卡
用户操作:在搜索框输入“银行”
界面反馈结果如下
使用腾讯地图时,界面反馈了周边的一些银行标记点,默认导航是距离我最近的一家银行
使用百度地图时,界面反馈了附近银行列表并显现银行类型(ATM机/营业厅)、距离信息,按照最近原则进行银行点排序
结果可想而知,使用腾讯地图时,我压根就搞不清楚:地图上哪些红点能办卡,还有推荐最近的支行是24小时自助式的ATM?还是营业厅?这些困扰都在我完成任务(找一家附近银行去办一张卡)过程中带来了卡顿,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百度地图,我才真正解脱了。
产品的信任基准——做用户的知己,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此外还能捯饬自己
学会与用户交流
当用户截图时,系统感知到这一行为并猜测:用户可能是想分享该页内容。基于这个预判,系统做出相应的响应,帮助用户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就好比,一位顾客进入商店,导购员会很礼貌地问:“May I help you?”会交流的界面不再冷冰冰,而像一位情商极高的知己——懂你。
学会捯饬自己
流畅、自然、炫酷的交互细节会让你的产品充满魔力,使得产品与用户发生化学反应,双方坠入爱河自然也水到渠成。
本文由 @UE小牛犊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