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印象深刻的建议和教诲
人的一生,当然有很多的时间去自己摸索和探究,做出自己的选择;其他人的教诲,很多时候并不会干涉选择,反而会让人少走弯路,更快捷抵达自己的目标。下面,我列了自己印象深刻的教诲(或者说 “建议”),既是对各位的感谢,也希望通过分享让更多人受益。
技术是你的安身立命之本
这是大学时候中文系的王老师对我说的。当时我基本不怎么上计算机的专业课,晚自习看原版教材,白天在图书馆泡着,外加去中文系听课。对从小只接受过自然科学教育的人来说,不受约束阅读文史哲的魅力实在太大了,越看越入迷,加之当时网络管束很松,很容易在网上和大家聊得热血沸腾——只是,我从没有想过自己毕业了要干什么。
结果,又一次和王老师聊天时,他跟我说:“技术才是你的安身立命之本,文史哲只能当兴趣”。虽然我当时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还是照做了,又拨出很多时间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当然,最终的理解还是王老师帮忙完成的。有一次上大课,他说:“面对人间的不义,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当然有责任上阵。但是,上阵是有多种方式的。你们是希望赤膊上阵呢,还是披挂上阵?” 就在那一瞬间,我明白了 “技术是安身立命之本” 的含义,并受用至今。
要把目标设高一点
这还是大学老师的教诲。大四的时候在机房上机,我的程序很快写完了,就和授课的姜老师聊天。他问我找工作的事情,我当时看刘韧《知识英雄 2.0》看得入迷(这本书我还是在老榕开的 8848 上买的呢),就说 “我就想去外企当个程序员”。
我记得当时他的表情一愣,然后说:“我给你点建议吧,通常来说,你给自己设定的目标都是自己能到达的顶点,甚至都达不到。你现在只希望按部就班去外企当个程序员,很可能就只能去国内企业当个程序员,这有什么意思?年轻人,还是要把目标设高一点。”
后来或许我没有把目标设定那么高,但是我也不愿意给自己设定界限,所以走出了一条我从没想过的路,而且回头来看走得还不算坏。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蠢?
大学毕业之后我想去北京工作,但当时我其实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借助,其实并没有太多信心,压力也不小。
听说我要去北京,有个舅舅专程请我吃饭。他给我讲了个故事:有个人高考一心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失利了。他不甘心,复读了再考,又失利了。这样反复了三四年,最后,他终于考上了。大家纷纷说:哎呀,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听到这里,我还没明白他的意思。结果他看着我问:“如果这个人没考上,大家应该怎么说呢?” 我于是猜测:“继续鼓励,等着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错啦,其实很简单,大家就会说 ‘你看,这就是蠢嘛’”。说完他自顾自地笑了。我却要等好几年之后才能想明白,看官永远有评价的权利,但其实 “功夫不负有心人” 和 “蠢” 之间可能连窗户纸都没有,只看个人如何面对了。
多用 Google 吧
我工作的第一天,项目经理把我叫去说:给你们讲讲 JUnit, SVN,Ant, JBuilder 的用法,明天开始用。这四样东西我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第一反应就是在 QQ 上跟同学抱怨这家公司不人性,得到的答复却是 “赶紧学,赚到了,我们这还不让用呢”,于是我硬着头皮全接了下来……
这就是我呆的第一家公司的 “风范”,新的工具、框架都只扔一个名词出来,项目经理似乎也很不耐烦我去问东问西——当然真正去问的时候,他的态度还是比较好的。有一天下班的时候他看我还是愁眉不展地面对屏幕,就说了一句 “别担心,多用 Google 吧”。
对当时的我来说,这就是救命稻草了。如果说之前因为放不下面子又找不到头绪在做 “忍者神龟”,那天晚上我就在办公室疯狂地使用 Google 来搜索,到凌晨 1 点左右终于找到了头绪。窗外是漆黑的北京城,但我仿佛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从此,也染上了多用 Google 的 “恶习”。
现在你们终于可以拿公司的钱做实验了
工作了几年之后,我时常困惑于公司要做的事情和自己想做的方向之间的差异,又担心自己的价值得不到提升,离开了公司就毫无优势。有天晚上我和霍炬(Virushuo)聊天,他说他毕业的时候,老师跟他们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 “你们终于可以拿公司的钱做实验了”。要想提升自己的价值,不能满足于公司指派的任务,不能期望天上会掉馅饼来让自己增值,而应当把自己的工作环境视作资源场,努力去思考能从中收获什么。
其实我们在公司里,除去本职工作,是有大把的机会学习的,而且也不限于 “拿公司的软硬件做实验”。比如思考行业会有什么发展并根据现实比对,观察每个职位的人都在做什么,做得好的同事有怎样的方法论,找外国同事聊天练习口语之类。这些机会你抓住了,就可以成长,没有抓住,也就白白浪费了。
大旗不倒,才有机会
我离开北京的时候,和昔日在抓虾网的老板老徐(徐易容)吃了一次饭。当时老徐已经在做美丽说了,但是刚刚开始,还有太多太多的不确定。席间我们谈了很多,也谈到一个人应该做什么。
老徐说:这个世界上的 Skill 是无穷无尽的,掌握不完的,我们不停地去掌握这些 Skill,真的有成就感吗?不见得,还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现在有一家上市公司请我去做技术 VP,把技术都给管起来,我当然能做。但是我还是希望创业,如果我接了这个职位后来再创业,大家会怎么想?如果我不接受这个职位,抓虾失败了,我还是要创业,哪怕再失败,我都是在向外不停地传递 “徐易容要创业” 的信息,就像一杆大旗一直立在那里,然后才会有人才、资金、资源向我这里聚拢……
我后来时常惊讶于老徐的执着,他很早就想清楚了品牌这项事业是需要长时间经营的。“贪图蝇头小利” 常常并不与道德挂钩,反而与毅力和魄力挂钩。
一个人,一辈子吃的饭是一定的,苦也是一定的;
面对自己的弱点,不要躲
我离开北京之前找各路朋友吃了一圈饭,其中就有教我做菜的师傅曹勇。
本来,我们只是很随意地聊聊,回忆回忆发点感慨,到快吃完的时候他忽然正色跟我说:我做了这么多年的菜,有一点经验可以告诉你。很多人就会有意无意去逃避自己的弱点,或者变得很敏感,一旦别人提起来就容易多想,就容易激动,这样的人往往成不了大事。听我一句话,面对自己的弱点,不要躲。
我见的人越多,经历的越多,也就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日三省吾身” 的人或许对自己有什么弱点非常清楚,不这么做的人,大概多少都有些模糊的感觉。怎样放平心态对待自己的弱点,真是人生的一大考验。有些人采取鸵鸟政策,假装问题不存在;有些人一看苗头不对就转移,避开心虚;还有些人打肿脸充胖子,掩盖心虚。总之,都是在躲,都是不健康的应对。
真正健康的方式是什么?是努力戒除情绪,用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弱点:这个问题真的存在吗?如果真的存在,它有多严重?我有没有办法去改进它?如果有,应该怎么做?如果没有,大概会遇到哪些后果,我是否准备好了面对?在其他人提到这些弱点的时候,我怎么判断他们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是无意的要如何忽略?是有意的要如何面对?…… 必须承认,一开始面对这些问题确实会很难堪甚至难过,但是成长往往就是来自让自己难过,再努力克服难过的过程。
作者:余晟
微信公众号“余晟以为”(微信号:yurii-says)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