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分析一款产品时,我们在分析什么
点评一款产品,大家都可以挖掘出它方方面面的表现,如用户体验好不好,功能是否完善,是否解决了用户的痛点等等……但是,在这其中,到底哪一点才决定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功能
功能直接影响了用户的操作,也集中了用户的反馈。不同用户群体均拥有不同的需求,如果在他们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一些特别需求的功能却没有提供,由此可以想象这将招致到的用户反响。但是产品的价值必然是做最重要的事情,优先满足最核心的需求,清晰地筛选出目标用户群体,并梳理产品功能链。
功能是基础,但如果所有用户需求的实现都要依靠于功能来实现则并不合适。产品经理当面对功能A、功能B、功能C的选择时,需要作出分析抉择,哪种功能的优先级最高,哪种功能的覆盖面更大……很多时候,受资源和时间等限制,可能只能优先选择一种。如果功能A的实现同样可以承担到功能B和功能C的部分用户需求,则此时便可以优先考虑开发功能A。
产品的功能很重要,但功能并不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功能永远没有最强大,也没有最全面,而且功能易于模仿。当我们发现某一款产品的某一项功能很新颖、很不错的时候,我们也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类似的甚至体验效果更出色的功能。当一个产品走过发展初期之后,一般而言,同类型的产品在功能层面上并不会差距太大,反而是一些用户体验上的差异。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很困扰产品经理的一个问题。用户体验到底做到什么程度才是最佳,这需要不但从单个产品的体验上来判断,更需要从项目的进度安排和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思考。
用户体验是一项可以持续推动的工作,可以做到80%的程度,也可以做到100%的程度,甚至做到120%的程度……但如果因为盲目得追求用户体验的极致,而耽误新的重要产品功能的上线,则可能得不偿失。
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应视产品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异。在早期,产品发展阶段,产品的功能单薄时,则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推动产品上线,此时重点倾向于产品的完整性,对用户体验的要求是必须达到合格线,而是否将用户体验推向更高的程度则根据是否还有拥有更多的资源而定。但核心的一些用户体验必须得到满足,如发生资金进出行为的产品, 充值和提现的体验需要得到基础保证。否则在浮躁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内,用户将失去使用上的耐心。等到了后期,当产品进入稳定成熟阶段,此时已积累足量的用户基数之后,则可以逐渐加强用户体验的重视程度,尽量为用户提供优秀的用户体验,让产品形成好的口碑。
因为当没有用户时,即便用户体验再出色,也不是直接吸引新增用户的决定因素。而当有足够用户之后,用户体验的好坏可以影响用户的粘性,好的口碑甚至可以帮助传播。
模式
产品可以抄袭,模式当然也可以抄袭。但好的模式可以四两拨千斤,极大地降低推广及运营成本,同样也可以帮助产品清晰定位、梳理功能。好的模式可以巧妙得形成差异化竞争点,非大众化、雷同化,而坏模式则会被过长的战线拖累,无特色、无亮点,也无竞争力!
模式的选择同样遵循风险和收益的正比关系,潜在效益巨大的那些模式必然是处于监管边缘的承担同样巨大风险的模式,如股票合买之类的微私募模式。这些模式已不能用好与坏来衡量了,而是创新与合规监管之间的风险偏好取舍。但是在同一个行业类型中,即便大模式相同,在小的侧重点上依然可以进行细微差异化地转向,如炒股应用类,可以更偏晒单,也可以更偏跟买等。
模式应当是产品的一部分,决定了产品的起点,但不是产品的全部。
痛点
现在很流行“痛点”一词,点评一款产品,人们往往要问“解决了用户什么痛点?”这其实是一个辩证的问题。产品本身并不解决任何痛点,产品结合使用才解决痛点。
在淘宝的C2C模式出现之前,个体卖家无法通过网络与个人买家进行交易,则这就是一个痛点。所以,淘宝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个痛点。但随后,拍拍网同样也在这个市场中出现,则此时,淘宝和拍拍网是否仍解决这个痛点呢?对于这两者而言,再探究是否解决这个痛点的意义则不大了,因为他们在做相同的事情,解决同一个痛点。问题随之变为了:“如何更好地解决痛点?”
同样一款产品,很有可能会给人这样的错觉,当一款产品无人问津的时候,它没有解决任何痛点;当人气爆棚时,则有效抓住了用户的痛点。这样的理解并不准确,因为产品只是载体,而痛点则是发生于业务行为之上。
生态链
产品生态链不但产品的功能链,更是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是映射业务活动上下游的整体。一个成功、成熟的产品背后,必然是有一条强而有力的生态链支撑着。
一个平台型的产品,有着不同的用户群体角色,如C2C的买家、卖家。完整的生态链是打通了从买家与卖家之间的活动往来。不但买家、卖家均拥有支持其特定角色的功能操作,而且整个平台也拥有一条从交易的发布、撮合、成交、反馈等一系列的通道。在完整生态链的基础上,才是考虑通过一个个环节的优化,进而增强生态链的粘性。
一个功能型的产品虽然功能模块相对独立,但用户的行为活动依然可进行拆分。如投资组合的炒股类应用,虽然业务活动核心在于创建和查看组合,但是创建之前的创建依据是什么,创建之后如何进行维护调整及其他用户查看后的反馈评价如何交互等,这一系列对从前到后活动链的产品支持才构成了生态链。此外,所有的功能型、内容型的产品依然可以换个视野看作平台型,因为成体系的产品必然拥有着不同的用户群体角色。
生态链是可以根植于产品之中的,即便有人抄了产品的某个核心功能,若没有上下游成体系的配套支持,则这个雷同的核心功能依然发挥不出核心优势。若有人要问,如果抄整个产品生态链呢,别人的模式、流程、功能链全部照搬抄下来?表象可以抄,但产品灵魂很难模仿。而且每款产品都应用于特定领域、行业、背景,每家公司也都拥有不同的成长阶段,资源与愿景,优秀的产品是对内部和外部的最佳综合反映。故而,即便抄了别人的整条产品链,该产品链是对方的最佳产品状态,但却不一定是本方的最佳产品体系。
一个产品发展的最佳路线是:选定模式,然后首先完成对生态链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功能是实现的辅助;最后,则是通过用户体验进行优化。当这一路走完后,痛点自然解决了。
生态链才是产品的灵魂!
本文由 @朱宇迪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