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用户拥有存在感
前几天和朋友交流一个话题:bong的「营销」是怎么做的?我觉得首先要厘清的概念是,你不应该去做「营销」——因为营销这个概念,似乎充满了「控制欲」。
而对于自己的用户社群,首先要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失控」的状态。
由一次次的用户体验所构建的用户印象,构建起的「品牌」,这才是最珍贵的部分。如何让这一次次的用户体验,可以迭代出优秀的用户印象?怎么样的用户印象,才是优秀的?
人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需要群体来获得存在感的证明。所以,会有很多种边界来划定群体,比如老乡(地域边界)、同事(公司边界)、同学(学校边界)、兴趣小组(爱好边界)、帮派(互助约定边界)、粉丝团(单个中心集权者边界)、星座(性格特征边界)……
这些边界,帮助人们获得了基本的信任,以及创造出互动的场景。经过一次次的互动,人群会形成一些「共识」,也就是你的「品牌印象」。
如何在「失控」的心态下构建「用户社群」,并逐渐的产生「社群共识」?
正向。正向的力量是人类这个族群得以前进的基本力量,也就是说,对于正向的追求,是人群前进的源动力。这个观点可以从回顾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和社会演变来得以证明。所以我们需要以正向为整个社群构建的基石。这是一种内心深处的力量,并不可以为任何的利益所动。
尊重。在绝大多数粉丝团,也就是单个中心集权者为边界的社群中,群体的聚焦方法,首先是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比如李宇春的「玉米」、小米的「米粉」、苹果的「果粉」。在这三个例子中,第一个是聚焦到具体的人,李宇春身上的;第二个是聚焦到具体的品牌,小米身上的;而最后一个,其实是社群的选择,因为苹果官方从未有过以这种命名为工具的运营方法。
这种对参与者的命名方式,可以迅速的产生群体共识,但,缺少了个性化,并且隐隐的有种不够尊重的感觉。
当我们进入到信息超级扁平的时代,任何人可以获得任何信息,个人的权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滋养——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信息,并且可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在这个时代之中,或许可以有机会将孔子的「和而不同」,扩大到全部人群,而不仅仅是对于「君子」——因为,所谓君子,也无非就是获得信息充分,并且有自己独立判断的人罢了。
互动,演变中的互动。互动的目的,从最表面来看是增强用户粘性,但我们需要看的更深。事实上,每一次互动,都应该对整个社群产生影响和变化,为了更好的去捕捉这种变化,是要做好「失控」心态的原因——由社群的互动所产生的社群的变化,应该被充分的释放出来,而非被某种力量所控制。
让我们再看一下现有的社群的几个例子:「我是北方人」、「我是XX校友」、「我是xx星座」、「我是玉米」……
仅仅让用户获得如上所述的「边界上的存在感」是不够的,还需要让用户在这个群体中找到专属于自己的,个体的存在感,以及找到符合人类普世价值的存在感:正向、尊重,以及在这两个前提下的互动。
然后让这些互动,改变整个社群,同时也包括每一个个体。
用户在社群中所获得的存在感越丰富、多样,这个社群就会越加的充满生机。而这似乎是我们做创造,做改变的终极目的。
作者:dayu
微信公众号:dayuwow
-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官方无删减版) -
如何通过APP看到产品战略层面
产品经理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不能只能看到表面信息,而是要能看到产品背后的信息。 -
基于用户的“真需求”创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保证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长久生存的关键,今天,我们就围绕产品创新和用户研究分享一些看法。 -
有一种交互设计研究验证叫“设计走查”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的产品做出检验,确保其在定位、设计、营销计划等多个环节,在可视范围内是正确的,需要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方法去做出检测。 -
你为什么离不开微信?
张小龙说用完即走,你却爱不释手; 到底是什么让你离不开微信? -
移动互联时代APP的发展方向
现在我们已经走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都会经过网络竞争中争取有利的优势,较为传统的产品竞争逐渐向互联网竞争转型,出现了很多数据云大数据等等 -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AI 时代产品经理的机遇和挑战 -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前1%与前10%的产品经理差距在哪? -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你有哪些策略应对不断的需求变更? -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如何运营天猫【十亿俱乐部】商家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