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伴随作者青春成长的两款产品,何以现在有云泥之别?读者诸君可对照看下。 记得第一次接触豆瓣是2006年。彼时我是青葱年少的工科学生,有网络依赖症的我大多空余时间泡在机房。忙忙碌碌的校园生活之外,总觉得生活缺少了点什么。直到一个百无聊赖的雨天在机房,发现
既然是抖干货,也不想多废话。但背景必须交代一下。 我受邀参加过几次百度的开放日活动。这种PM的宣讲,有个好处,你可以把PM和产品对上号,下来再点对点沟通,收获会大得多。 我对百度PM的印象还挺留在俞军(第一代)、李明远(算1.5代?)时代,贴吧、知道无论如
iOS 7 图标设计采用荧光色、渐变色等轻快鲜艳的色彩,以及去边缘阴影和高光的扁平化风格,引起一阵恶搞狂潮,Tumblr 出现模仿 iOS 7 设计的恶搞博客。 不考虑这些恶搞设计,如果很认真地采用荧光色和渐变色及扁平风格来重新设计安卓,似乎也可以给人相当不错
谷歌正快马加鞭在“购物”领域打出一套组合拳。 2012 年 10 月,之前免费的 Google Shopping 全面升级成付费的广告平台市场,规范商品搜索结果;2012 年 11 月,谷歌收购了电商物流服务公司 BufferBox;2013 年 2 月,谷歌
用了axure两年了,算是入了门,也不断遇到有新手的各种疑问,感慨新手成长的不容易,因此写一些教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吧。回想一下被朋友们问的问题,会发现其实大部分都是对功能不熟悉所造成的,并非是这个软件有多难用,于是就先从一些常常被忽略的功能细节
教育的本质是服务,一群有能力的人通过自己的知识、技能帮助别人成长。教育是两种人群,高知识人群和低知识人群的对接。在知识的流动中,老师有收入,学生有收获,社会有进步,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结果。 限制教育发展的有两大因素,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分布不均。在中国,从局部范围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快速成长和教育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不管是在真实的场景,还是虚拟的教室。越来越多资格认证的需求都在增加,这也反映了一些新变化趋势。基于纸张的文凭证书的传统方式,现在看来已经远远不够,需要设计一个能普遍替代旧标准的形式。当然,它不会在
iPad 和平板电脑的繁荣没能宣告传统故事书的死亡,被寄予厚望移动幼教项目至少在 2012 年还没有爆发的迹象,平板电脑市场存量不够和家长对孩子沉溺电子设备的担心,是我听到最多的两个原因。 1、鲸鱼岛的冬天:做内容提供方,向平板之外的平台扩张 《鲸鱼岛的冬天》
原定上午10点半的采访,10:20左右陈惟华打电话过来说:“真不好意思,早上送小孩去医院了,要晚15分钟。”又印证了我的判断:做早教的大部分都是当爹的。 有伴网主要是针对学龄前幼儿的教育产品,网站上包括诗词、儿歌故事精选,现在主打的一个战略产品是“小伴龙”——
看了阑夕两篇《冰山一角,管窥中国互联网的地下世界》觉得非常震撼。但我没有机会能像夕哥那样接触更生猛的东西,更不可能写出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机理。但是我也想谈谈,我所观察到的这些互联网黑暗森林的小细节,以小窥大。就像《三体》当中,三体文明用一颗“水滴”摧毁人类世界全